造化图小说
造化图小说 > 单挑好莱坞 > 第797章 《阿凡达》的技术难题(上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797章 《阿凡达》的技术难题(上)

  单挑好莱坞

卡梅隆道:“现在的导演,为什么都不喜欢用绿幕拍摄?除了不习惯,打破了固有的电影印象之外,绿幕拍摄,会影响电影的质感……”


“质感?”


听到这个词,唐恩就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。


电影质感……是个很玄妙的话题。


比如,电影《达·芬奇密码》中,要对卢浮宫的蒙娜丽莎画作取景。朗·霍华德就强烈要求唐恩影业,联系卢浮宫,去现场拍摄。


那可是世界级宝物啊!


连拍照都不准呢。


弄一个假的画作,随便拍一拍不就完了吗?


既简单,又方便,还省钱。


可是朗·霍华德强烈要求。(因为卢浮宫坚决拒绝,所以最后还是找了个复制品拍的。)


因为拍摄真品,会有“电影质感”,假的就是假的,拍出来也是假的。


这种理论……反正唐恩无法理解。


电影银幕上,就算是最专业的古董专家,也很难分辨画作的真伪,必须实物检测才行。连专家都看不出来,电影观众怎么能分辨真假?


这种事情在好莱坞屡有发生。


贝纳尔多·贝托鲁奇拍个《末代皇帝》,还要坚持跑到紫禁城里面拍,结果有一场着火的戏,差点给故宫点了……以后就再也不能去紫禁城拍戏了。


卡梅隆笑了笑,没有纠结这个话题,说道:“当然了,这些都是电影之外的因素。就电影本身来说,绿幕拍摄,会给演员的表演,制造很大的障碍。”


这回说到正点上了,唐恩深以为然的点头。


绿幕拍摄……缺乏背景,缺乏氛围,甚至连道具都很简单。


一个壳子,就代表一辆车;一支木棍,就能代替一把剑;一个面具,就能化身外星人了……


没有真听真看真感受,演员怎么可能会有出彩的表演?


因为缺乏背景的对比和氛围的营造,很多时候,导演也很难判断演员的表演,到底是好是坏。要等后期经过电脑合成,才能综合起来,判断演员那一段的表演,是否满足要求。


乔治·卢卡斯的《星战前传3》去年就拍完了,结果今年又有了大量的补拍。


为什么?


因为绿幕拍摄!


经过了过去一年的后期制作,他发现很多表演满足不了他的预期,自然要把演员叫回来重拍一遍。


“难道你的这个虚拟摄像机,能解决这个问题?”


“根源上无法解决,却有了判断的基准。”


“什么意思?”


唐恩眉梢一挑。


卡梅隆道:“这个虚拟摄像机……其实只是一个概念,并不是真正的摄像机,而是一台带有lcd屏幕的监视器。背后是个高速运转的计算机,可以在拍摄演员的表演时,同步预览到由电脑生成的即时cg画面,并且可以随时以任意角度和显示比例观看画面效果。”


唐恩脸上浮现出了一抹掩饰不住的激动,兴奋的道:“真的?”


“当然,我跟斯坦·维斯顿和考特·罗斯沟通过,这项技术目前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。再给他们一年时间,会开发出更多功能,比如监视器可以任意移动和旋转,以360度的视角观看最终合成的cg效果。”


说到这里,卡梅隆的脸色就有些古怪。


斯坦·维斯顿和考特·罗斯,都是著名的特效大师,是“数字领域”的创始人。


这是仅次于“工业光魔”的好莱坞第二大特效工作室,《泰坦尼克号》的震撼特效,就出自“数字领域”。


即将上映的灾难片《后天》的逼真特效,也是由“数字领域”完成。


两年前,唐恩在托斯卡·马斯克的建议下,从卡梅隆手中,把“数字领域”买了过来,成为了思丽坞动画的子公司,负责动画特效的制作。


今年年初……新环球把思丽坞动画以22亿美元的天价,卖给了迪士尼。


“数字领域”自然也归属了迪士尼。


唐恩就抽了抽嘴角。


难怪他会不知道这么高端的虚拟摄像技术,也就是实时预览技术,原来发明人已经跑去了迪士尼……


当然了,这也不能怪他。


最近几年,特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,整个美国就多达上百家,还不包括英国、德国、法国、韩国、新西兰等地更廉价的特效技术。


“数字领域”的技术虽然好,但对新环球来说,有点鸡肋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zaohuatu.cc。 造化图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zaohuat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